新河县地处冀南平原的黑龙港流域,是红军名将董振堂的家乡,新河县域面积平方公里、人口1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4万人,全县辖2镇4乡1个省级开发区。年被列为河北省贫困县,年被列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近年来,新河县立足资源禀赋,发挥特色优势,通过多项改革措施,扎实推进扶贫产业就业提升,千方百计提高群众收入。
一是研究制定《新河县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规划(-)》,统筹涉农项目重点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打造力促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平台。二是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先后投资1.38亿元,建成55座—kw集中式光伏电站,实现贫困村光伏扶贫全覆盖,每户贫困户每年可分红0元。三是加强产业就业扶贫项目建设。引进培育牧原生猪养殖、永盛达红薯加工等农业龙头企业,建立50多个“就业扶贫车间”和“扶贫小院”。建成15个后沙果蔬、东董灵芝等特色产业扶贫片区,着力推动小麦、玉米、棉花三大传统种植业向标准化特色产业转型。
同时,投资万元重点打造西辛线、新冀线和仁东线三条现代农业环形发展带,打造集约、高效、规模的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引领现代特色农业集群发展。“新河大枣”“申硕葡萄”“滏阳牌皇冠梨”“嘉丰绿元石磨面”等具有新河特色的农产品,远近闻名,畅销各地,效益明显,许多贫困群众借此实现了持续增收。
年,新河县现代农业园区被河北省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园区面积达2.98万亩,覆盖16个行政村,户,人,其中贫困户户人。园区以特色种养业为主导产业,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红枣种植面积多亩,葡萄种植面积多亩,大棚甜瓜和新疆哈密瓜种植面积亩,食用菌种植面积亩,生猪养殖基地面积0亩。新河县已发展龙头企业10家、合作社家、家庭农场90家、种养大户户,76个贫困村合作社建设实现全覆盖。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带动产业创新升级、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作用日益凸显。
创办于年的新河县众乐专业合作社,占地亩,建设大棚83个,专门从事果蔬、食用菌种植及深加工,是河北省规模最大的灵芝、羊肚菌栽培基地之一。众乐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劳务用工、技术示范,辐射带动周边村余农户发展特色产品种植0余亩,农户年均增收元以上。年,实现销售收入万元,纯利润80万元。
位于新河县南杜开发区的河北颐膳美食品有限公司,占地80余亩,总资产4.81万元,现有工人余人,年生产水饺、汤圆、粽子、面点等速冻食品达0多吨。成为河北省冷冻食品行业重点企业,县级扶贫龙头企业,市级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河北永盛达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淀粉及淀粉制品的企业,创办于年,注册资本1.19亿元。该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农业,依托当地大面积红薯种植基地的传统地域优势生产高标准的红薯淀粉、粉条等相关系列食用产品,在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产品畅销全国各地。目前,已实现年产量1万吨,年收入1亿元,有效带动周边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运鸿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年,入社农民户。聘请河北农业大学专家全程技术指导,大力发展小麦良种繁育、林网香菇种植和石磨面粉加工。组建专业服务队,采取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浇水、统一收割、统一回收的“七统一”农业生产模式,发展小麦良种繁育1亩,实现年产值万元,农户每亩多收益余元。利用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在余亩环村林网发展香菇大棚个,为55岁以上村民提供了30个固定就业岗位和余个季节性岗位,年收获香菇公斤,实现产值50万元。凭借河北农业大学技术和自产优质小麦优势,建成石磨面粉厂,年产面粉60吨,成功申请使用了“河北农业大学高产高效示范田”标识。
兴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1余万元,连片开发土地亩,建有大棚蔬菜基地2个,建有花草茶生产基地1个,建有苗木花卉基地2个。其中大棚蔬菜亩均纯收入1万元左右,金丝皇菊种植成为新河的一张名片。
新河县鑫申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新河县城南6公里处申家庄村,紧邻国道和台大线,该社果品种植种类以“巨峰”鲜食葡萄为主,种植面积亩,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特色产业先进村。
新河县沙滩红枣专业合作社,建成红枣示范园0亩,其中标准化采摘园亩,已跻身河北省82个旅游采摘园行列。主要采摘品种紫枣、梨枣、冬枣等,另有水面10亩的垂钓鱼塘2个,同时有容纳30人团体餐饮住宿的农家乐1家,成为覆盖面较大的一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河县合利种植合作社,建有亩种植基地,与新疆哈密瓜种植集团合作,成功引进新疆哈密瓜、甜瓜,并与北京大圣哈密瓜专卖店签订了哈密瓜常年收购订单,实现了订单种植,带动贫困户实现了脱贫。目前,产品已取得绿色无公害安全蔬果质量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