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东北那些事成大事者的两个必备条件

比起写历史那点故事,我其实更喜欢分析人性和人心。

精彩的故事背后,都有人心深处的惊涛骇浪和毒辣心机,我一直认为人是种邪恶的生物。

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我觉得他是老糊涂了,明明就是人之初性本恶,人之所以能变得善良,就两件事:第一是吃饱喝足了,没必要去谋害别人,这叫仓廪实而知礼节。第二是害人这件事有法律约束制裁,考虑到害人的成本过高,慢慢的人们就学会了做好人。

东北过去的社会风气不好,其实就是当时的法治环境问题。你们别误会,我说的是那万恶的旧社会,其实比我说的更严重,那时候不是法治环境不好,应该叫做天下大乱。

张作霖的第一个机会,就来自那个乱世。

后来的样板戏反派胡传魁里面有一段唱词: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总共有十来个人七八条枪......

这段歌词,和张作霖同学的起家之路是一样一样的。

甲午战争之后,辽西平原成了事实上的三不管地带,散兵游勇土匪遍地,为求自保,各地纷纷组建民团。年轻的张作霖在岳父赵占元支持下,拉着十来个人,在赵家庙自建民团保护地方。

张作霖当过木匠,当过乞丐,干过大车店(就是旅店)伙计,当过兽医,给清政府当过兵,每一个职业他都不成功。事实证明,当了东北农村的保安队长之后,他才真正走上了人生的巅峰,好嗨呦。

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保安,是一份崇高的职业,你值得尝试。

当时的民团,也叫大团,保险队,由所保护的村庄提供粮饷,如果打土匪还要另收费用,这种方式也是大多数地方民团的生存方式。

不过光靠地方粮饷只能吃饱窝窝头,当时的东北生产力低下,一亩地打那几百斤玉米高粱,去掉老百姓自己吃的,去掉年头不好的,能剩下来的确实不多。所以各地的民团要想吃的好一点,就得都干点兼职副业:送快递!

那时候送快递的形式很简单,就是这帮家伙拿着枪给老百姓家里快递几颗子弹过去,老百姓们就赶紧给快递小哥们把粮食钞票交出来。当然如果老百姓不想交出钱财的话,快递小哥们就会在额外赠送几颗子弹让他们西天大路单程旅行走起。

由于快递小哥们工作时候都不太注重仪表蓬头垢面的,老百姓给这些人起了个外号:胡子!

现在东北人要是骂人不懂礼貌缺少教养,或者这人行为暴躁蛮横无理,就会说:看这家伙,跟个无法无天的胡子是的。

张作霖的民团,从本质上来说也是这种双重性质,首先他要保护地方,其次要跨界打劫。

但是他打劫的工作刚一开始就干不下去了,因为张作霖就被别人打劫了。

张作霖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做实事的人,同时他有原则,就是什么事都按规矩办,正直无私。张作霖组建民团后,队伍扩充到了20多人,负责保护周边二十多个村子的安全,在保护地方这件事上他做的非常好。这样就得罪了附近的一个大民团,中安堡的金寿山民团。

金寿山的队伍有多人,势力较大,此外这个人不地道,一般民团兼职打劫绝对不会在自己的地盘上胡搞,毕竟乡里乡亲的也下不去手。用老百姓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但是金寿山是哪里有草吃哪里,离得越近越先吃。

中安堡里我住的地方不远,那有一家桥头饭店的排骨做的地道味正,我经常去吃,除了这件事,中安没什么特殊,一个极不起眼的小镇子。

但是就这个中安民团,当年差点就灭了张作霖。金寿山的队伍来张作霖的地盘上打秋风刮地皮,张作霖没给他面子,直接开火打走。

结果到了腊月,金寿山全员夜袭张作霖,张作霖就那点人马,根本打不过,于是带着部下妻儿突围。他知道在赵家庙是不能再呆了,于是准备借道八角台(就是现在的台安),去海城投奔当时江湖道上名声很大的冯德麟。

冯德麟这时候的实力远远大于张作霖,他和张作霖八拜结交一生纠葛,张作霖的把兄弟里面,冯德麟是唯一曾经有机会做了东北王的那个人。

但是在八角台这个地方,出了点插曲,这就成了张作霖一生的关键转折点。

第一件事,他身怀六甲的老婆在八角台生了儿子,就是后来的少帅张学良,至今台安县最繁华的路口,还有张学良大雕像。生了儿子,按照东北习俗不能见风,要坐月子,得留下来。

第二件事,八角台当时商户众多,但是民团力量薄弱,张作霖附近保护地方名声极好,于是会长张紫云出面让张作霖留下来。

最关键的是八角台民团首领张景惠,愿意把民团一把交椅让给张作霖,自己甘心辅佐。

东北人好面子好名声,确实,因为东北人觉得人格无价,直到现在,东北人的风气还有这种顶天立地绝不负人的狭义精神在血脉里流淌。

所以说张作霖的父亲听说自己的大儿子勾搭人家有夫之妇,气的一棒子打死大儿子,因为怕街坊邻居们讲自己的闲话,宁可打死儿子,不能丢了名声。

张作霖在这一点上和他父亲一样,做事先做人,名声好了,自然面子就有了。张作霖看到八角台地面上这么挽留他,加上老婆生产,就留了下来,而这个甘当副手的张景惠,日后成了他的把兄弟和肱骨之臣。

张景惠在九一八事变后甘当汉奸,就任满洲国高官名声不好,但是张景惠对张作霖却一直很好。九一八之后张作霖的后人都不在东北,他的后事都是张景惠给一手操办的。

张作霖在八角台当了民团首领,这时候他手下已经有了40多人,还有张景惠的协助,维持治安保护一方,声誉鹊起,这时候出事了。

八角台在张作霖的经营下商户日增集市兴旺,于是海沙子来了。

海沙子是一种贝类动物,我们东北话叫做蚬子,蚬子分为两种,一种是白蚬子,一种是黄蚬子,白蚬子小,黄蚬子大,以辽宁丹东的黄蚬子为顶级品。这东西味道鲜美可口,不用别的做法,就是清水煮开吃,一写到这我口水都留下来了。

海沙子来了八角台不是给张作霖下酒的,是来让商户们交钱的。

因为这个海沙子不是蚬子,是辽西地区有名的胡子头。当年东北土匪胡子首领都有这么个报号,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座山雕,许大马棒一类。但是更多的胡子头报号都很土,我说过,东北人文化素质低,就连外号都很土,什么大来好,三江好,凉山,老北风,海沙子,二亮。

海沙子外号很土,队伍可照实凶悍,部下一百多人,枪马一应俱全,是辽西地区有名的悍匪。你们会有人问,一百多人的队伍就是悍匪了?

我客客气气的告诉诸位,你们看到电视电影里面那些东北土匪的事都是虚构的,东北的土匪从来就没有什么成千上万的队伍。真正的座山雕被杨子勇抓获时候,不过才十几个人的土匪队伍,后来林海雪原里面那么写,是为了突出我们解放军的英勇影像。

因为辽西这地方,根本不适合土匪大部队活动,一到冬季天寒地冻,大部队的土匪根本没地方躲藏,也没有那么多的给养可以养活自己。别的不说,要是有个0人以上的土匪队伍在辽西平原活动,不用官兵去打他,他自己不是冻死就是饿死没有几个月队伍能跑光了。所以小股土匪的特点天气暖和去打劫,到了冬天就拿钱回去,在家乡附近活动过安稳日子。大股土匪则是四处转移,在各个据点之间活动,遇到小股官兵就打,遇到大队官兵就分散活动。

海沙子这一百多人的队伍,就绝对是辽西地区的大股武装力量了。海沙子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钱要地盘。

张作霖面临两个选择,第一带部队逃走,把八角台交给海沙子。第二个就是打,和海沙子玩命。

要是走第一条路,张作霖就会从此身败名裂,再也不能服众。走第二条路,自己这四十多人,和身经百战的海沙子一百多人打起来,输多赢少,就算险胜,队伍也是死伤惨重,面临队伍打光破产的局面。

张作霖之所以能成为东北王,就在这件事上已经看出来了。

真正做大事的人,有两个必备条件,你可以打开历史书上去看那些开国君王,乱世枭雄,都一定具备这两点:能在关键时刻找到办事情的切入点,敢于以命相搏的勇气!

张作霖就对海沙子喊话:你是面上的人,咱们得办面上的事,不能让咱们的弟兄们为了咱们无谓送死不是。你要是不讲道理,咱们开打,那就得把八角台打乱了,家乡父老都得骂咱们,你也是家乡地面上的人物,你也有家。咱们两个人单挑,我要是身手不好枪法差躺下了,八角台民团就归你指挥,你要是躺下了,你的弟兄们也归我指挥就完事了。”

张作霖这几个条件,打到了海沙子心口上,当时东北民风淳朴,就算是土匪胡子,也一样很厚道。历史上没有对海沙子的详细记载,唯一知道他办民团,当土匪,打仗凶悍。海沙子觉得张作霖说得对,自己的弟兄们没有必要让他们白白送死,自己能把八角台的地面打乱了,人家一样能把自己家乡在打乱套了,而且自己要是不答应张作霖的条件,也会让弟兄们觉得自己窝囊胆小。

于是海沙子答应张作霖,两人持枪对决。

为什么张作霖和海沙子敢于决斗,这里面我得说个缘故。

东北的土匪没有关内的土匪那么人多势众,有个几百人就是了不得大股土匪了,像关内的土匪动辄万余人枪之众,这是因为东北天寒地冻的地理条件限制。但是东北土匪的单兵作战能力,尤其是东北的这些土匪头目,各个都是百里挑一,放到现在就是军事尖兵。

根据流传下来的资料看,整个东北土匪队伍的战斗力惊人。包括被杨子荣歼灭的座山雕,许大马棒,郑三炮等这些老匪个个身手敏捷枪法过人,连日本鬼子拿东北土匪都没什么好办法。

所以说张作霖和海沙子能够在队伍中领导这些精兵悍将,自身的军事素质更是要出类拔萃,因为自信,所以无畏。

张作霖后来多次和部下,张学良说起这件事,言语中十分自豪。

两个人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几十米外用手枪对决,部下不得插手干预,张作霖如果战死,张景惠带部队归顺海沙子,海沙子如果战死,他的二当家汤玉麟率部归顺张作霖。

大家都知道手枪在近距离管用,但是超过了5米以外就很难打中移动目标,更不用说在几十米外持枪接近互射。从这一点上看,当年的张作霖和海沙子绝对是特种部队教官级别的水平了。

高手过招瞬间就分出胜负,海沙子头部中弹阵亡,张作霖胳膊中枪也伤势很重。

东北人说话算数,汤玉麟率部归顺张作霖,后来汤玉麟成为张作霖的左膀右臂,并八拜结交,出任张作霖部下高官。

本来是生死危亡,结果是得到了一只更强大的武装力量,张作霖这时候坐拥将近人枪,还有地方士绅的全力拥戴,硬实力渐渐与日俱增。

当时的大清朝正在摇摇欲坠风雨飘摇,而张作霖同学的人生是却像是八九点钟的太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3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