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创建、创建为民。当前,海城市着力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四大“微实事”,推动文明实践活动落细、落小、落实。年初以来,全市有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的5.2万名志愿者参与其中,为群众解决“微实事”近10万件。
打造村民互助“朋友圈”
海城市以覆盖全体村民为目标,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分别建立生产经营、群众致富、农耕农收、法律援助、健体养生、文化娱乐等互助朋友圈个,由兼职网格员、村干部负责日常管理,采集群众意见,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同时,为扎实开展“推动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活动,全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单位,建立红白事群众自助朋友圈个,圈内群众家庭遇有喜事、丧事,圈内“朋友”作为文明实践志愿者主动上门提供帮助,倡导红事新办、丧事简办,摒弃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建好文明新风“积分榜”
年初,海城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推行“乡风文明积分制”,把群众文明行为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或服务,形成文明实践正向激励“闭环”,引导广大群众由“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各地将禁止大操大办、禁止乱倒垃圾、崇尚孝老爱亲等文明新风内容写入村规民约,文明实践所(站)每月积分评议、季度公示上墙、年度表扬激励,引领乡风文明。同时,围绕群众所需、所想、所盼,依托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体广场、农家书屋等近余个公共服务设施,由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各类专业志愿服务队,每月排出贴合群众需求、契合当下实际的文体活动安排表,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精彩、重大节日有高潮,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依托民生驿站、“民情联系卡”等联系服务群众载体,收集群众诉求及意见,按照“立刻办”“限期办”“分期分批办”汇总梳理,通过“民生小黑板”在村便民服务中心张挂,组织各级各类专业志愿服务队迅速办理。同时,线上线下随时晾晒民生“小事”办理进展和工作成效,让群众感受党的温暖、增加内心认同感。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普惠于民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惠及群众的全社会工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要贴近百姓所想、紧跟百姓所需、反映百姓心声。”中共海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宗吉介绍,海城市成立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组长、副市级以上领导干部任副组长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城领导分工包保、定期交办等20余项工作制度,做到整改一个问题,堵塞一个漏洞,建立一项制度。
结合“四史”教育,先后开展道德宣讲场次;海城市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17.2万人;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投入资金3亿元,规划市区停车位个,改造老旧小区.7万平方米,楼宇栋;完成道路硬化公里,改造农村饮水设施10处,绿化村屯道路公里。王宗吉表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百姓生活更美好,成果共享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根本宗旨。实践证明,只有让广大群众共同感受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所带来的实实在在效果,才能更加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来源:辽宁文明网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编辑:冯志红
责编:钟雪翎
审核:赵琛、高琳公益广告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