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城市奋力奔跑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走进海城市牌楼镇三角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村庄。三角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业村,是海城市人居环境整治的试点村。

  从改善村容村貌开始,三角村加大了宣传和投入力度,通过广播循环宣传,发放余份宣传单,出动多次宣传车,制作条幅、彩旗50多个,提高人居环境整治、绿化美化亮化、清理“四堆”、垃圾分类减量的知晓率。村委会干部还深入村民家中,广泛宣传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意义,号召群众积极参与,主动清理自家环境卫生,建设美丽家园,营造“人人动手,户户整治”的良好氛围。村里成立了一支保洁队伍,对村主次干路实行全天保洁作业,对道路垃圾、“四堆”“四乱”,及时发现及时处置,确保环境整洁干净。村河长、河段长定期巡河,对发现的垃圾第一时间组织清理,既保证河道的日常清洁,又及时清理影响汛期行洪的不安全因素。

  路边鲜花绽放,绿树成荫,孩子们在文化广场上游戏玩耍,老人们在树荫下乘凉闲谈,三角村呈现出的整洁、富足、和谐,就如同绵延在村文化墙上的美好图景一样,处处展现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画卷。

  这只是海城乡村振兴的一个亮点。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海城市瞄准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目标,奋力奔跑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坚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在“三农”工作方面,海城市围绕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目标,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着力推进农业发展。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实现78.9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作为全国设施农业的发祥地,海城市积极推进果蔬生产标准化、绿色化,全市设施农业面积5.9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达到家,以接文镇为核心,重点打造接文食用菌、九龙川有机香菇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以耿庄镇为核心,打造高效蔬菜产业带,开启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新征程。

  着力推进工业振兴。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92.3亿元,特别是菱镁产业,现有菱镁矿山企业40家,菱镁加工规上企业家,年实现产值.96亿元。截至目前已将40个矿权整合至23个,到年,力争实现海城菱镁矿山开采企业不超过2家,实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着力推进服务业壮大。年,西柳服装、南台箱包两大专业市场实现交易额亿元,线上电子交易额突破亿元,西柳义乌小商品城一期80万平方米经营面积已全面运营,二期9.3万平方米经营面积正在加速建设。西柳服装城作为东北唯一一家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将对海城专业市场提档升级和内外贸结合发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起到积极拉动作用。

  坚持以生态宜居为关键全力推动乡村绿色发展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乡村振兴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为推动乡村绿色发展,海城市深入实施碧水工程,水环境质量取得历史性突破。自年以来,海城市累计投资11.27亿元建设21个河流治污工程,全域国省控河流断面均实现了历史性达标,海城一跃成为全国污水治理示范县。不断夯实河长制,加大境内49条河流巡查力度,推进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抓节水、保供水“五水共治”。全面加强河流日常管控工作,加强常态化执法检查和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各类涉水违法行为。

  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海城市在牌楼代家工业园区内规划了万平方米的减量置换区,全市已有71家菱镁企业完成了《产能置换实施方案》,通过产能置换淘汰落后产能、减少能耗排放。持续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投资约2亿元完成了前三期.19万平方米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第四期99.3万平方米修复工程正在选址过程中。白云山自然保护区内8家矿山企业退出采矿权实施植被恢复工作,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被省生态环境厅和自然资源厅作为“督察整改看成效”典型案例推广。

  坚持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全面塑造乡村文明新貌

  海城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牵动,深入推进文明镇村创建,累计创建28个省级美丽示范村、个宜居达标村。其中,西柳镇、中小镇朱家村、腾鳌镇东新村被评为全国文明镇、文明村。着力提升和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全市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和文化书屋实现全覆盖。海城市荣获“——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通过整治,农村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文明新风尚深入人心。海城市累计投入整治资金万元,集中开展了两轮全域性农村垃圾专项清理活动,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不落地”的农村垃圾收运体系,大力推行“厕所革命”,农村旱厕改造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了村民的文明意识,塑造了乡村文明新面貌。

  坚持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海城市不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向上升格、向下延伸”,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截至目前,累计新、改建基层党组织个。同时,深入实施“强支部”工程和党支部“评星定级”,三星党支部达到个,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7个,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海城市还依托市镇两级综治中心,全面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划分网格个,构建了网格化治理体系,充分形成了“枫桥式腾鳌”经验、中小镇中小村“三治五法七公约”、毛祁数字网格化管理、西四镇“一支队伍”执法等多种社会治理模式。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和红白理事会实现各行政村全覆盖。

  坚持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持续增进农民群众福祉

  海城市是农村改革的“国家级实验室”。年以来,共承担了18项改革试点任务,包括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农村支持保护体系改革、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等,农村改革的成功使得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目前,16项改革内容已通过国家、省验收,2项正在推进。土地制度改革4项修法建议写入《土地管理法修正案》,省委、省政府将海城市农村综合改革列为全省五大重点改革任务之一,并在全省推广经验。通过改革,海城市形成了有效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治理体系,实现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壮大、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更加完善。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海城市充分结合“十四五”规划及海城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对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深度谋划和系统思考,重点抓好“三大工程”“五大抓手”精准发力,持续发挥海城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优势,巩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成果,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产业,形成以粮食加工、果蔬加工、肉食品加工、特色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进一步深化农村制度改革,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打造地理标识产品,让海城的特色品牌“走出去”。深入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力争到年实现镇村电商服务覆盖率%,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加强产销精准对接,深入推进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

  果甜稻香牛羊壮,村强民富展笑颜。如今的海城,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成为建设实力、活力、竞争力、文明、美丽、幸福新海城的坚实基础。(鞍山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