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出现的2022人口负增长,让更多人失

“这怎么会呢?不是八成大学生想生二胎么?”

在“八成大学生想生二胎”之后,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热搜来了——“年全国人口或出现负增长”。根据惯例,国家统计局一般会在新年的第一场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公布上一年全国人口数据,1月17日,过去一年中国人口增长是正是负就会有一个盖棺定论的结果。

很多人不明白,人口出生率为什么会出现负增长?在网友看来,这是因为丢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希望”。在一个社会中,当勤劳不能致富,知识无法改变命运,大部分人耗尽半生就是为了那堆钢筋混凝土,不愿意生孩子的本质就是“不愿意让下一代继续受苦了”。

不管17日公布的数据是不是人口负增长,低出生率以及新冠疫情的冲击,我们的人口已经处在“负增长”的临界点。按照年末数据,全国人口14.13亿人。其中,出生人口万人,死亡人口万人,人口净增长48万,自然增长率是0.34‰。

对于这个增长数据,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曾在论文中称,“无论是人口年度自然增长规模,抑或自然增长速度,相对于14.13亿人的总人口规模而言,中国已经实质性进入零增长值域。”

《中国统计年鉴》揭示的31个省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显示,年有13个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13个省市中的江苏、湖北、湖南、内蒙古、山西、天津都是“近几十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另外,人口过亿的山东、多万的安徽这两个省份也在人口自然负增长的边缘。

其实,抛开数据不谈,就是通过对身边人的观察也可以发现,孩子是肉眼可见地减少,晚婚晚育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连婚都不想结哪里来的孩子?三胎放开一年多时间,能够在身边看到的三胎家庭又有多少?

另一个可以观察人口下滑的窗口就是在全国人口数据公布前,各地针对生育密集出台的鼓励性政策。比如,1月11日,深圳市宣布拟发育儿补贴,生育完三个孩子累计可领元。比甚至早一天,山东省济南市计划按照生育政策对今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特别是济南,政策非常明确地限定于今年开始,就是铆足了劲鼓励政策落地后生育。

毫无疑问,育儿补贴的出台一定程度上可能调动起大家的生育积极性,但至于多少人“会为了一个鼠标垫而买台电脑”则很难说。当然,相比网友调侃的“在我们老家,猪不下崽了,养猪的都会去看看是猪圈不够大,还是卫生条件差或者猪压力大吃得不好,而不是给猪下生三胎的文件”,还是值得肯定。

必须要说的是,放开生孩子这事,可远比计划生育难多了,计划生育只要收紧了政策就行,鼓励大家生育总不能每天晚上去盯着夫妻过生活或者禁售避孕套吧?就算采取了这些极端措施,问题也不见得能够解决。

就像前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所言,“如今在大中城市生孩子肯定是负担很重、吸引力很低的一件事。一个孩子大多数家庭都是要生的,然而生两个就需要一定的勇气。生三个不仅自己的收入有保障,父母也需要有点实力,这些恐怕是实情。”

为此,老胡呼吁,年轻人生了孩子,必须坚定“全社会必须帮着他们一起养”的原则,并将这个原则制度化,“否则中国社会的生育率不可能有大的反弹”。

话虽没错,但从其他经济体的鼓励生育措施来看,哪怕是建立了“0到6岁社会一起养”理念的台湾地区,还是几乎实现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周期免费教育的日本,越来越完善和极具吸引力的鼓励生育措施,并没有在遏制少子化方面迎来期待中的立竿见影效果。

在一个长期将人口视为红利,或者资源的社会中,纵使从现在开始纷纷出台各种鼓励生育措施,从经济最发达区域深圳的措施来看,基本上这已经是目力所及范围内的天花板了,对于很多财力不如深圳的区域来说,很难出台比深圳更优渥的激励政策,对于生育群体来说能够起到多大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不管中国人口是不是已经进入了负增长周期,对于我们这个进入了老龄化时代的国家而言,认真解决年轻夫妇生育意愿低的问题不仅刻不容缓,而且很可能关乎未来发展态势。毕竟,时下遍地烂尾的房地产市场正等着人口红利去解救,当所有人都不再生孩子,失去了刚需“韭菜”的加持,又去哪里找接盘侠?

人口负增长之所以于我们而言特别可怕,上一次出现这样的状况还是63年前的年,那一年出生人口万,死亡人口万。根据路透社的报道,我国年的出生率已经跌至历史新低,新出生婴儿不到万人,低于年万人的水平,而年的出生人口已经比年低了11.5%。

分析认为,这一历史性的人口负增长变化不仅对中国的国计民生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这些影响可能也会波及全球经济和国际秩序的变化与发展。从现在开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会长期处在“应对人口负增长时代”。

难以负担的高房价,一病返贫的医疗负担,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成本,微不足道的居民社保,毕业后无止境的,都是横亘于年轻人生孩子意愿面前的几座大山,只有拿出“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意志搬掉几座大山,从根本上解决年轻人的切身负担,或许,接下来才能再说生育意愿的问题,扭转少子化趋势。

对于我们这个民族的绝大多数人来说,之所以任劳任怨背负着压力努力前行,就是憋着了一口气,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唯有不再将人口视为“红利”而是单纯的“人”,才能找回正在失去的“希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6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