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青岛市教育局公示了
6所青岛市首批市级特色高中
新区第一高级中学作为新区唯一
光荣登榜!
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一高级中学成功入选青岛市首批特色高中、青岛市高中英语学科基地,荣获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智慧学校共同体执行理事长单位、山东省星级食堂、全省校园安全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省级荣誉称号;强基计划、五大学科奥赛、英语素养大赛、作文大赛、“市长杯”足球联赛、“体彩杯”体育联赛全面开花,创新人才培养成果享誉岛城……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学校在“中国灵魂,国际表达”外语特色高中建设中积蓄着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在面向国际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现代素养的优秀人才。
融汇优质资源
三级课程体系浸润中国心
学校结合办学实际,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专家团队密切合作,依托英语学科,融合语文、美术、地理等多个学科,开发了12册“语润中国心”系列特色课程读本,“中国灵魂,国际表达”外语办学特色,成为学校靓丽的名片。
特色高中建设制度完备。研究印发《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一高级中学“中国灵魂国际表达”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等文件作为学校“语润中国心”系列校本课程的指导性文件,科学规范课程育人。
特色课程亮点纷呈。结合青岛西海岸新区地理位置优势、丰厚的人文底蕴和大学教育资源,融合多学科,围绕“中国灵魂,国际表达”主题,陆续开发了包含基础型、拓展型和拔尖型三个层级的“语润中国心”特色课程体系。基础型课程面向全体,培养学生兴趣,包含《英语讲中华传统文化》《英语名著阅读》等课程,备受学生欢迎;《论语大学英译本博览》《英语讲非遗--扎染》《文化传播实践》《“英语+X”多学科融合》LocalCultureinWCNA(《行知山海间》)等拓展型课程,提升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力,坚定文化自信,浸润“中国心”;《国学对外传播》《高中与大学衔接课程》等拔尖型课程,开拓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国际传播的潜力。三级课程与国家课程相得益彰,形成学校鲜明办学特色。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教师成长及区域辐射带动方面成绩斐然,呈现出迅猛的高质量内涵发展力。
教师团队成长壮大。近三年,学校教师团队中有1人获全国模范教师、齐鲁名师;2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9人成长为市级骨干教师;英语组有26人举行过区市以上公开课或“优课”、优质课获奖;5人次主持8项省市教育教学课题结题或在研;在国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创新育人方式
彰显独具特色的育人风格
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凸显“中国灵魂,国际表达”核心理念,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聚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涵养学生“中国心”,激发学生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读书的志趣,提升学生的内核竞争力和“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人风格。
文化育人。建设有“科技长廊”“传统文化长廊”“红色文化长廊”“学生生涯规划长廊”及“道德讲堂”德育阵地,有“雷锋精神双语宣讲团”“英语演讲社”等多个社团,定期组织“英语节”“演讲辩论”“模拟联合国”“英语角”“少年中国说”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涵养家国情怀。
实践育人。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国际啤酒城、琅琊台风景名胜区等多个特色学科校外实践基地,注重与高校及省市县教科研机构的合作,拓宽育人渠道,实现协同育人。
素养提升。年外研社组织的世界青少年模拟联合国大会山东会议上,学校荣获“最佳团队”称号;-年在外研杯全国中学生英语素养大赛中4人获国奖,多人获省奖。
深耕乡土文化
面向国际讲好家乡的故事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
立足本土,挖掘乡土文化。学校充分利用西海岸新区的地理优势,挖掘育人元素,融合英语地理学科开发了LocalCultureinWCNA(《行知山海间》)特色课程,包括《文化名山篇》《海上浮翠篇》《特色小镇篇》三个模块。通过课程学习、校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用英语传播乡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多彩研学,讲好家乡故事。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大量研学活动,到灵山岛、琅琊台、齐长城等地研学实践,组织“我为家乡代言”“中国少年说”等主题活动,通过直播或微视频形式对家乡的琅琊文化、运河文化、齐文化、灵山卫海防文化、杨家山里红色文化、海青茶文化等六大传统文化进行宣传,向国际友人介绍悠久而灿烂的齐鲁文化、海洋文化。
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现代素养的优秀人才,是学校永恒的使命、不懈的追求。“中国灵魂,国际表达”外语特色高中建设,是一项不断深耕、不断提升的事业。接下来,学校将加强高位引领,助力学校特色发展;升级校园文化,彰显学校特色;完善特色课程体系,提升文化传播力;完善“四室”(模拟联合国实验室、多功能外语实验室、智慧教室、自媒体工作室)建设,满足外语特色学校发展需要。多措并举,以特色学校建设为引领,辐射带动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化、高质量发展。
亮“赞”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