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月薪三万却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引发热议。今年,“暑假不自由”又成新热词。每小时收费元的英语课、4万多元的游学夏令营、数千元的绘画辅导班……没有哪一项是轻松的。在不少家长心中,暑假早已成“烧钱季”的代名词。
在这方面,人民网近期对北京地区超过60个不同收入的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超6成家庭暑期计划每月为孩子花费元至元,近7成家长对孩子的假期消费感到有经济压力或心理压力。
对不少家长来说,要求孩子“逢假必补”,是有其道理的。因为两个月的假期,真不算短。这么长的时间,别人家的孩子都在东跑西颠,大补特补,如果自己孩子不学点什么,岂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岂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此,我们应理解天下父母的一片苦心。而另一方面,面对暑假补习这块“大蛋糕”,哪个不心动?谁人不想分上一份?
于是乎,包含社会人士、在校大学生、在职教师等在内的各色人等,都在想方设法,参与其中。或以“正规军”面目出现,摇旗呐喊,声不厌大,人不厌多;或三五人组团而来,店面一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或利用职业优势,召令手下众弟子,踱进小屋成一统,闷声发大财。
按说,如此群情激昂,加之牌匾招展,“门派”众多,补习效果应是“狗撵鸭子呱呱叫”了?其实不尽然。就从业人员看,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在补习内容上,即便“术业有专攻”的在职教师,也无非是“温故、预新”,是日常课堂教学的简单复制;从学习环境上,很多辅导班因陋就简,小屋大用,有的甚至安全都难保证……如此之下,看似轰轰烈烈、“全员皆兵”的素质大提升,暑期大补习,难免沦为一些人的敛财机会,成为众多家长的烧钱之痛,让本该轻松一下的孩子们,更加重了一层负担。
对此“花钱买罪受”,家长们并非那么糊涂,甘当冤大头。有家长就坦言,孩子进补习班,能学到什么不重要,关键是有人看管着,安全问题不用操心。这话说得很实在。是呀,假期时间长,家长忙于生计,不能随时陪伴,孩子安全隐患多。单就一个汛期防溺水,足引起众家长重视。
6月7日,湖北天门净潭乡3名中学生,在状元湾村4组渡口下河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6月9日,广西百色市一河段,5名小学生溺水亡。同日,青岛平度和即墨,接连发生两起学生溺水事故,三名学生不幸身亡。6月22日,雷州乌石镇6名女生到附近海域玩耍,3人游泳时不幸溺亡。7月11日,辽宁省台安县西佛镇达连泡村附近辽河段,有6名学生溺水身亡,令人痛心……其它像火灾、用电、交通安全、网游、街头诈骗等等,哪一个都不容忽视,哪一个都不让家长省心。如此之下,家长诸害相权取其轻,“破财来免灾”,自然而然。
暑假成“烧钱季”,家长焦虑,孩子叫苦,究竟谁该来“降温”?笔者认为,相关职能部门不能袖手旁观,而应摸清症因,统筹资源,有所作为。一者,配套与完善相关软硬件,发挥诸如青少年宫、未成年人教育基地、社区等的作用,利用现代传媒做好家校互联互通,为孩子们假期活动提供更多选择。二者,规范社会培训机构,做到持证上岗,术业有专攻。第三,杜绝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让法规条文不流于形式,而是“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真正令行禁止。
对此,各位有何看法,欢迎讨论。(图文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