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人抗美援朝捐献了235架飞机冠以捐献

据辽宁日报北国客户端报道,“台安号”“东北合作号”“广播号”“建昌号”“辽阳号”“李兆麟号”……在辽宁省档案馆、抗美援朝纪念馆中,记者总能看到这样的字眼,它们都是用来命名战斗机的。在 中,辽宁人民给自己捐献的战斗机起了各式各样的名字,有的以市县命名,有的以行业命名,有的以人物命名。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辽宁人民共捐献飞机架。

捐款捐物发起时间:年6月1日

捐献数量:辽宁人民捐献战斗机架

辽宁人抗美援朝捐献了架飞机

飞机大炮冠以捐献单位的名字

4月初,记者来到辽宁省档案馆查阅抗美援朝时期的档案资料,收获很大。这里留存着当时辽宁许多单位发布的号召捐献飞机、大炮的通知。例如:年6月10日,东北区合作社发出了《关于响应抗美援朝总会号召捐献运动的意见的通知》,制定半年内捐献6架“东北合作号”飞机的目标,通知里规定了具体的捐献办法;东北电台向地区内各台发出通知,其中包括《关于捐献“广播号”飞机的通知》。

在查阅众多资料中,记者了解了辽宁各地的捐献计划:建昌县要捐献“建昌号”战斗机,辽阳县要捐献“辽阳号”战斗机,台安县要捐献“台安号”战斗机……

记者不禁产生疑问:这些战斗机的名字真的会出现在战场上吗?

据抗美援朝纪念馆研究员朱进介绍,中国人民 入朝作战的前7个月,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但由于武器装备与敌人相比处于悬殊的劣势,特别是没有空军,没有坦克,大炮数量也有限,作战中困难重重。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财政负担很重,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也面临困难。

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了《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属军属的号召》,其中有一项就是号召全国人民捐献飞机、大炮,通过捐钱捐物来购置飞机、大炮等武器,捐献给 。

朱进说,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的号召中有这样一句话:“各地捐献的飞机、大炮、坦克等,将冠以捐献单位的名字,作为光荣的纪念。”

六种捐献方式

年6月7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专门就捐献武器问题发出了《关于捐献武器支援中国人民 的具体办法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捐献运动在工厂应与增加产量、降低成本运动相结合,在农村应与深耕细作及发展家庭副业相结合,在工商界应与改善经营增加收入相结合。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卢骅多年来致力于辽宁抗美援朝历史研究,他说,辽宁人民在捐献中表现出极大的爱国主义热情,全省工厂、农村、机关、学校、街道以及工会、青联等人民团体普遍制定了捐献计划,工人、农民、学生等各界人士参与其中,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

当时辽宁人民的捐献主要有六种方式。

一、通过献工献薪献奖金捐款。工人星期天不休息,自愿献工;教师把代课费或者工薪的一部分拿出来捐献;许多集体将超额完成任务的奖金全部捐献;有的先进个人将获得的奖金捐献。

二、多打粮食,多搞副业捐献。农民通过养猪、养鸡、采蘑菇等方式,将收入捐献出来,给 买武器。

三、创收、义演捐献。学生在放学后、假期里,通过打柴、打柳条等方式创收捐款。演员举行义演,商人举行义卖,以自己的方式捐款购买武器。

四、捐献贵重物品。在本溪市,有的人将订婚或者结婚纪念的金玉首饰都捐献了。

五、勤俭节约,省钱捐献。为了捐款,有的人戒了烟、不喝酒,有的人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捐献出来。

六、有些地方还捐献了 急需的军用物资。阜新市的矿工不仅超额完成了捐献计划,总机厂的工友还把过去部队遗留的一门不能使用的平射炮修理好,作为国庆节给 的献礼。

“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

卢骅收藏着一张捐款收据,票据的抬头写着“中国人民银行——行代收武器捐款收据”,捐款时间为年11月30日,捐款人姓梁,是工商界人士,共捐款万元(旧币值,其1万元等于新币值1元,以下同)。在捐款用途这一栏中,梁先生选择了购买战斗机。

记者看到,捐款用途还可以选择购买轰炸机、坦克车、大炮、高射炮和其他武器。这张捐款收据用纸普通,历经69年,上面的手写字迹有些模糊,却没有破损。透过这张收据,记者仿佛看到了一双双辛勤劳作的双手,将辛苦挣来的钱捐献,给战斗在前线的 战士购买先进武器。

年下半年,在辽宁出现了不分城市与乡村,不分阶层,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全力支援抗美援朝的动人情景。

7月2日,记者在鞍钢采访时,厂史专家钟翔飞向记者介绍,当年鞍钢的爱国捐献运动轰轰烈烈,武器捐款达到90亿元。全国劳动模范、鞍钢著名电气专家孙照森捐献各种贵重器材,价值万元。归国华侨工程师高豫夫妇将自己从国外带回的元美金全部捐献给 。鞍钢铸管厂动力车间把春季安全大检查中得到的万元奖金全部捐献出来。鞍钢机械总厂家属委员会杨玉珍缝洗小组由2个人发展到50多人,她们从缝洗衣服的收入中捐献万元支援前方。

辽宁捐献超过原计划一多半

卢骅介绍,当年为了便于计算和筹划,各地人民捐献的外币和物件一律按当时人民币折价计算,15亿元捐献计为一架战斗机;25亿元计为一辆坦克;9亿元计为一门大炮;8亿元计为一门高射炮。

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通知,决定到当年12月底结束武器捐献运动。年1月以后, 即转为以开展增产节约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但全国人民继续捐献。

据统计,年6月1日至年5月31日,全国各省市人民捐献飞机、大炮的捐款总额为亿余元人民币,折合飞机近架。其中,华东地区捐款亿余元,折合战斗机架,占全国捐款的38.3%;中南地区捐款亿余元,折合战斗机架,占全国捐款的22.7%;华北地区捐款亿余元,折合战斗机架,占全国捐款的13.5%;东北地区捐款亿余元,折合战斗机架,占全国捐款的11.7%;西南地区捐款亿余元,折合战斗机架,占全国捐款的8.3%;西北地区捐款亿余元,折合战斗机架,占全国捐款4.7%;内蒙古地区捐款亿余元,折合战斗机31架,占全国捐款的0.8%。

“辽宁人民把增产捐献看成十分光荣的任务,捐献运动高潮迭起,不仅很快完成了原定计划,还一再突破捐献计划。”卢骅说。

据统计,辽宁人民共捐献战斗机架,超过原计划的一多半。

沈阳市工商界原计划捐献30架,在完成计划后,又增加了10架。旅大市(今大连)人民提出增产捐献22架战斗机组成“旅大机队”,其中,旅大市工商界决定捐献战斗机9架,到年10月底便完成了计划,但捐献仍继续,到年5月末,旅大市共捐献27架战斗机。康平县的捐献活动也十分突出,当时的康平县是辽西省下属的一个有20多万人口的小县,原计划捐献1架战斗机,结果完成了2架。

卢骅说,辽宁人民为 捐献飞机、大炮慷慨解囊,不仅仅是对 的重要贡献,也是一次深入普及动员的抗美援朝思想教育运动。通过这次捐献运动,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情感同前线的 指战员紧密联系起来,极大地激发了战士们的战斗激情。这一捐献运动是与增产节约运动结合进行的,也有力地推动了辽宁的生产建设工作。

辽宁人抗美援朝捐献了架飞机

记者采访感言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卢骅

提到捐献飞机、大炮,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人便是常香玉。当年,常香玉卖掉运输卡车、房子,摘下金戒指,拿出多年积蓄,带领剧社半年义演多场,完成了捐献飞机的心愿。捐献的飞机被命名为“香玉剧社号”。在 时捐献飞机、大炮是一次全民参与的爱国运动,采访中记者听到了更多的故事:机关职员节约办公费,通讯员捐献稿费,爱国商人义卖……他们以实际行动表达着自己的心愿。(张晓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