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夯基固本大力推进气象基础能力建设气象高

奋楫扬帆,再启新程。近日,国务院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年)》(以下简称《纲要》),对今后一个时期气象现代化建设和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全面系统部署。《纲要》在“加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精密气象监测系统、构建精准气象预报系统、发展精细气象服务系统、打造气象信息支撑系统,引发各级气象干部职工热烈反响。

大家纷纷表示,《纲要》的新蓝图、新要求让大家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面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任务,大力推进气象基础能力建设,埋头苦干、赓续前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强支撑。

织密气象监测网夯实支撑保障水平

监测是数据的源头,是预报与服务的前提,精密监测能力的进一步夯实,将促进提升精准预报和精细服务的水平。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成由近7万个地面自动气象站、部天气雷达、7颗风云气象卫星等组成的地空天立体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司长曹晓钟表示,对标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气象观测现代化水平和质量效益仍有待提升。按照《纲要》要求,要优化气象观测站网布局,进一步提升气象卫星、雷达等的质量和效益,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观测设备,统筹气象行业观测业务发展,完善陆海空天一体化、智慧协同的精密气象监测系统,为精准预报、精细服务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纲要》使我们的前进方向更加坚定,思路更加清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业务管理处处长赵现纲表示,将科学谋篇布局、强化体系建设,逐步建立高低轨协同观测、天地一体化发展的卫星及地面系统。设计并实施高可靠、大容量的星地数据传输体制,提升风云卫星全球数据接收自主可控性、时效性。建立全流程质量监控体系,提升数据产品质量,做好陆海空天多源观测资料的融合应用,进一步加强和细化“一带一路”国际服务,不断提升风云气象卫星国际影响力。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正在开展下一代气象雷达测试、标校、扫描观测模式、数据质量控制和产品加工等关键技术研究。该中心雷达运控室主任陈玉宝说:“我们正努力让下一代雷达实现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并跑和领跑。”立足业务需求,陈玉宝和同事正着力攻关新一代天气雷达快速精细化观测、扫描模式等技术,提升我国现有业务雷达的探测能力;开展S、C、X波段雷达“动静态”相结合的标定体系建设,以及组网协同观测技术、产品融合加工软件技术等研究,提升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

气象信息是气象业务的“中枢”,以信息化推进传统气象业务向智能数字气象新业态转型发展,是保障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资料服务室主任、首席专家张强对此深有感触。他表示,要充分发挥气象数据在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加快推进地球系统大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提升跨部门、跨地区气象相关数据资源快速获取和高质量气象数据产品加工处理能力,把安全治理贯穿于气象数据供给、流通、使用、回流全过程,让分类、分级、分对象管理的理念贯穿数据管理全流程。

在看到《纲要》提出“在确保气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建设地球系统大数据平台,推进信息开放和共建共享”后,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主任杨有林信心满满:“我们将加强气象信息系统基础能力建设,推进跨部门、跨行业气象相关数据融合共享,发展智慧气象业务服务云平台,强化宁夏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增强精准预报能力筑牢事业发展之基

预报精准是气象部门的事业之基、立业之本,是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是衡量气象现代化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纲要》提出,要形成“五个1”的精准预报能力。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张恒德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在肩。他表示,将全面贯彻落实《纲要》要求,以科技创新驱动天气预报能力提升,立足业务现状,瞄准当前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瓶颈,解决业务急需的关键技术。同时,要发展以智能网格预报为核心的天气预报体系,重点突破极端性、灾害性、高影响天气的定量化、概率化预报关键技术,发展基于智能网格预报的专业气象和影响预报体系,加快监测预报预警预估关键技术研发,提升流域防汛、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国家安全等气象保障能力。同时,还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开展预报核心技术储备性研究,加强开源共享和联合攻关,实现交叉领域技术的众智共赢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对于《纲要》提出的“提前1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提前1年预测全球气候异常”,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研究员高辉表示:“未来的发展目标更明晰了,也敦促我们尽快提升自身和预测团队的业务科研能力。”面对气象高质量发展目标和气象防灾减灾重大需求,高辉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多领域预测技术研发和业务系统建设,持续改进完善重大天气气候过程延伸期预测,并提升全球气候异常监测预测能力。

在今年入汛以来的南方最强降雨过程中,广西个别站点日降雨量达到历史极值。自治区气象台首席、正高级工程师农孟松认为,《纲要》提振了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的信心。她将继续带领创新团队深入探索研究,提高短时临近精细化预报预警产品的准确率,为“三融入”(融入一线防汛指挥体系、融入一线应急联动体系、融入一线抢险救援体系)一线气象服务机制建立提供高质量技术支撑,切实发挥好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武汉中心气象台高级工程师管振宇认为,《纲要》不仅明确了气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要求,还指明了气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方法。“我们要有切实做好气象工作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围绕《纲要》具体要求,深耕核心技术,补短板、强弱项,让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挥出重要作用。”

提升精细服务能力赋能人民美好生活

精细服务是气象业务的落脚点,也是气象事业与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连接点。

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党委书记、院长程磊表示,《纲要》充分体现了气象事业在国家发展进步、民生保障改善等方面的突出作用,要锚定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发展目标,咬定科技创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长期任务,在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中彰显新担当、新作为、新贡献。

上海海洋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港航气象科科长张吉表示,面对疫情防控与汛期服务的双重挑战,面对今年复杂的天气气候形势,更应立足岗位,严密监视天气变化,提高长江口、洋山海区海洋气象灾害精细化分区预警的准确率和时效性,通过与海事局、应急管理局及重点港区建立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不断提高决策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洋山港区安全生产提供更为精细优质的气象服务。

当前,雄安新区已全面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开发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雄安新区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董占强表示,将进一步发展精细气象服务系统,推进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提高决策服务和公众服务效率、影响力及产品供给能力,打造以观象台为创新载体、以气象大脑为业务核心、以敏捷气象为服务标志、以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生态气象服务为品牌的智慧气象发展新格局。

重庆市铜梁区气象局副局长何杨表示,《纲要》提出的“推进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对于进一步发挥铜梁智慧生态宜居及防灾减灾大数据平台的作用,深挖多行业大数据智能化一张图管理效能,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提供数字化精细气象服务产品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气象+’行业服务模式,创新开发定量精准、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服务产品,形成融合式发展的智慧气象服务新业态。”何杨说。

中国气象局宣科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出品

作者:黄彬、谷星月(王亮、王美丽、李冬梅、权继梅、刘钊、雒璇、阳揣环、陈克垚、黄姿娜、李傲、苏杰西、王瑾、马洵、余克勤、罗先猛对本文有贡献)

编辑:亭喃谷星月贾静淅

审核:段昊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5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