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主流消费群体的喜好变化及政府大力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大量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文商旅一体产品涌现,推动文化旅游化、旅游文化化、文旅商业化,都市文化旅游商业街区与综合体正成为时代新宠。
文旅商业通过文化、商业、旅游的融合发展,实现地区发展由投资拉动型向产业带动型转变,也成为了城市更新、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它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热点转换快、政策关联强、业态组合杂、经营难度高等特点,也使它从策划定位、业态规划到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要求都变得极高。
今天结合6个领跑国内的都市创新型文旅商业,我们一起了解分析文旅商业是如何将商业价值、理念、情感等商业肌理逐步渗入消费者心里,进而成为城市地标或名片的。
01长春这有山
当业界已经遵循通过盒子、环廊、顶棚、扶梯等元素构建的ShoppingMall多年之时,「这有山」创造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设计手法,它不仅可以移植景区、传统街市的体验感,还可以尝试把任何有吸引力的元素组合进来。
项目的文化内核与设计基调是“不用离开城市,这里就是远方”,大约7万平方米的建筑空间内,采用山坡和山洞两种形式和风格进行设计,通过上下坡垂直动线,以及山洞广场水平动线串联了所有品牌店铺及建筑景观,使客流能够到达每一个品牌店铺。这样的动线组合也节约了大量交通动线的面积,使项目拥有着比传统购物中心更高的得铺率。
因毗邻万达广场、欧亚商都等成熟期商业项目,「这有山」很好地规避掉与商圈内竞争对手同质化的服饰零售品类,以零售、餐饮、文创等作为独特卖点,呼应文旅融合的主题。业态上采取组团形式,休闲逛玩组团、小吃街组团、嘉年华组团、聚会餐组团、电影院组团、夜生活组团六个内容组团,层层递进地接收消费客群,让游逛体验感逐步递增。
深度解析
「这有山」项目作为长春文旅产业发展的范本,破解了传统经营模式的同质化,促进“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完整链的打造。其从动线设计、商业模式、体验迭代与升级等方面的周详设想,使其成为一个融入了文旅体验内容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因此客群覆盖面也不只打卡游客,更包括本地人群,成为本地及周边城市周末微度假的目的地。
02西安大唐不夜城
年,大唐不夜城开元广场开放,标志着景观步行街全线贯通。这个时期的大唐不夜城和同类仿古商业街区一样,不温不火并无过多特色,在西安的众多文旅商项目中沉寂了较长时间。
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大唐不夜城以文化为抓手进行改造升级,快速解决了早期文旅商业人造景观同质化严重、主题IP匮乏的问题,把西安的传统文化挖掘出来,把国际性的现代文化融进项目,不断延展它的生命力,从而在众多文旅商项目中突围。
步行街整体布局围绕唐文化打造盛唐大IP,商业外观以及公共设施都参照唐代建筑风格,业态集合夜间观光游憩、文化休闲、演艺体验、特色餐饮、购物娱乐等五大产业形成旅游集群,在街区内部根据不同景观节点延展出小IP,并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增加互动体验装置,进一步渲染场景,利用年轻消费者社交喜好引燃网络爆点,最终稳居夜游顶流之位。
深度解析
处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西安,大唐不夜城的成功启示着:文旅商业不能一味追求复古、仿古,而忽略了对当下消费需求的满足、对未来消费需求的预判。在旧的底蕴中,加入新的元素、新的体验,古今碰撞出的火花,才能唤起本地主流消费群体游逛欲望与外地游客的探奇心理。
03成都太古里
成都远洋太古里是一座开放式、低密度的街区形态购物中心。众多国际化的时尚零售、美食餐饮、文化品牌,带来快耍与慢活双重生活体验。
项目毗邻拥有多年历史的文化遗产大慈古寺,为能够保存所处之地构成历史风貌的要素和真实历史遗存,且在尊重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同时又要为该街区注入现代化和时代感的城市风貌,成都远洋太古里在建造初期就将自己定调为一个融合文化、创意时尚和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综合体。
设计梳理成都、大慈历史融入商业基因中,以川西风格的青瓦坡屋顶与格栅配以大面积落地玻璃幕墙,让多座二层独栋建筑在反映“老成都”深厚人文内涵的同时也兼具了洋气与时尚的现代属性。
动线设计上,太古里采用了低容积的街巷式布局,将购物空间分散在一座座小型独栋与内院中,同时又以连廊进行局部衔接,使得看似分散的空间布局无形中凝成了一个整体。同时依照基地固有的文化和空间特质,发展出了“快耍慢活”的“快里”、“慢里”这样对比互动的商业业态,带来多元的生活方式体验。
以“快里、慢里”为依托,太古里商业街区业态策划针对现代城市人对奢侈品等物质享受及追求新奇事物的特点,成功将街区塑造成旅游、购物、休闲的热门场所。“快里”是外围三条购物街与两个广场,以独栋或复式店铺呈现众多国际品牌旗舰形象,为成都人提供畅“快”淋漓的逛“街”享受。“慢里”则是围绕大慈寺精心打造的慢生活里巷,以慢调生活为主题,分布着六七十家不同风格的餐饮。
深度解析
远洋太古里的设计之道是跳脱了单一都市建筑的思维,从都市更新和公共空间创建的角度,完成了开放街区、新旧融合、快慢呼应、文化传承、空间共享、永续都市的计划。与纯粹零售商业的不同,成都太古里最大的成功之处,也许是它对契合在地的生活方式的打造,一面复古闲适,一面摩登时尚。
04重庆洪崖洞
年洪崖洞兴建完成,正式开街。建成后的洪崖洞,以吊脚楼风貌为主体,通过分层筑台、错叠、临崖等山地建筑手法,整合餐饮、酒店、购物等业态,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成为最具层次的城市景区商业中心。
但是高颜值之下的商业和休闲业态,依然属于传统且老套、全国各地旅游景点都很相似的布局。开街5年,洪崖洞都一直在亏损,第6年才保本。直到年,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洪崖洞迎来了黄金时代,一跃成为顶流。
1.0版的洪崖洞成于颜值,借助新媒体和不断发酵的IP话题攀升至顶流,完成了第一次涅槃。为成为流量和实力兼具的长虹项目,年洪崖洞开始了自我迭代升级。首先解决了交通瘫痪问题,以大扶梯、交通慢行系统建造来缓解人流压力。
年6月开始投资约万,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外墙翻新和所有楼宇的灯饰改造提升工程,以及5-9层的业态调整改造,从而确保颜值在线、持续UP!
5楼的重逢,通过主题场景化艺术化复原了80年代的重庆文化;6楼,重点打造了“梦游巴渝十二景·光影互动艺术空间”,结合沉浸式的多媒体艺术装置,让整个体验空间在声光电的手法之下可看、可听、可体感、可互动;未来二期,洪崖洞计划将在7/8楼打造未来潮流社群项目,以沉浸式赛博朋克风格体验馆和山城潮流文化聚集地来展示重庆独有的元素、气质、魅力。
此外,它还孵化培育自有的特色网红,同时和网红景区宽窄巷子组CP,基于各自现有运营体系,在品牌联播、市场营销、产品互推和游客导流等领域开启深度合作,强强联手。
深度解析
拆解洪崖洞持续爆红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项目不断创新的底层逻辑,是做游客需要的内容,将游客的需求而非自我意识形态作为项目研发的标准。此外,作为一个依靠互联网走红的文旅商业,其提升颜值与体验、和顶流合作再创新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