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的早晨,兴隆台区兴隆新城的“国旗广场”上都会响起雄壮的国歌声。在一位七旬老人的护卫下,一面五星红旗迎着太阳冉冉升起。
这位老人叫吕清江,是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的退休职工。多年来,他继承父亲遗志,坚持升国旗、护国旗,以国旗为骄傲。凡是他居住过的小区,都留下过他带领大家升国旗、唱国歌的身影。人们说起吕清江,都会感慨于他坚定的信念和日复一日的坚守。
老兵带六个儿子升国旗
说起升国旗,吕清江说,这得从他的父亲吕守本讲起。
吕守本是一名抗美援朝的老兵。年,吕守本随部队开赴朝鲜战场,他是尖刀排的排长,每场战役都冲锋在前。在三年的英勇拼杀中,他火线入党,并赢得了胸前满满的勋章。
转业回乡后,枪林弹雨的烽火岁月始终萦绕在吕守本的脑际。他觉得,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现在日子好过了,无论如何也不能忘本。看到天安门广场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吕守本觉得升国旗是守初心、感党恩的最好形式。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在台安县韭菜台村简陋的小院里,吕守本经常带领六个儿子在院子里升国旗、唱国歌。“八一”“十一”,吕守本还要把军装穿戴整齐,戴上战争中获得的勋章,坐在院子里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唱红色歌曲。
在吕清江幼小的心灵里,升国旗的日子是最鲜明、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每当看到鲜红的五星红旗在院子里冉冉升起,吕清江总是学着父亲的样子向国旗敬礼,大声唱国歌。此时此刻,他的心中深深刻下的是对党对祖国的爱与眷恋。
年,珍宝岛战役打响,吕清江家里忽然接到部队寄来的一封信。吕妈妈不识字,就找到吕清江,“清江啊,快给妈念念,那上面都写了啥?”从妈妈颤抖的声音中,吕清江也感到了一份不安。
果然,那是他哥哥吕清明从部队寄出的一封信。信中,吕清明告诉吕清江,他就要奔赴珍宝岛战场了,让吕清江好好照顾父母,等着他胜利的消息。听完,吕妈妈哭了起来,他担心儿子会有什么危险。这时吕守本听到了,大声斥责吕妈妈:“哭什么哭,当兵就是要打仗的,清江你写信告诉清明,让他往前冲,狠狠地打敌人!”
第二天早晨,吕守本带领全家一起升国旗,他大声唱着国歌,眼角涌出了泪花。
那一幕,吕清江深深记下。那一刻,他深深感到国与家是如此的不可分割。
不入党就不结婚
年,吕清江参加工作,被分配到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做学徒工。厂里规定,学徒期间不许结婚。没有办法,吕清江只好和在老家处的对象廉士香鸿雁传书、互相鼓励。
好容易盼到三年出徒,吕清江兴高采烈地跑回老家,找到廉士香商量结婚的事。此时廉士香已经当上了村里的妇女主任,并且是一名共产党员。吕清江家里很穷,他最担心的是廉士香要彩礼他拿不起。可是,出乎意料,廉士香根本没提彩礼的事,单问他入没入党。吕清江不好意思地说:“还没。”
“我啥都不管你要,你什么时候入党,咱俩就什么时候结婚,我保证不变心。”廉士香一句话让吕清江既高兴又犯难,高兴的是不用担心彩礼了,犯难的是咋样才能入党。自己年龄挺大,入党又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再等下去不就成了大龄青年了吗?
吕清江的堂哥吕清贺在村里和廉士香一起工作。吕清江寻思,要想说服廉士香,非得堂哥出马不可。于是,他找到堂哥,说明来意,堂哥爽快地答应了。没承想,堂哥到廉士香那儿也是碰了一鼻子灰。
“不是党员,这事就先别谈了,不入党肯定不行。”廉士香的话让吕清贺左右为难,“我弟弟是正经八百的油田工人,他爸在朝鲜战场上火线入党,而且老吕家有好几个党员,清江一定也能入党。不行,我给你打个保票吧。”
廉士香一听也有道理,就说:“口说无凭,你写个字条吧!”吕清贺找来信纸,在上面写下“我保证弟弟吕清江三年后一定能入党”,并在信纸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看到保证书,廉士香笑了,她说有了这张保证书,就不怕吕清江结婚后不要求进步、不靠近党组织了。
传承半世纪
年,吕清江家搬到了兴隆台采油厂采油一矿家属区,家里房子大了,就把住在农村的老父亲接了过来。
吕守本住上了楼房,生活条件虽然改善了,但总觉得缺点儿什么。他四处踅摸,终于在杂货市场买到一根长竹竿,他拿了回来,绑在小区的围栏上,每周一他都带着吕清江一起升国旗。看着老父亲步履蹒跚的身影,吕清江对他说:“爸,以后我来替你升国旗吧!”老父亲同意了,从此,吕清江正式接过父亲手中的国旗,成为像他父亲一样的“护旗手”。
父子俩用旧了很多面国旗,吕守本把旧国旗一面一面折起来,收藏好。老爷子临终前,把几个儿子叫到了身边,老大吕清明说:“爸,你就把国旗留给我们吧,让清江接你的班,替你守护国旗。”
在吕清江的家里,几摞叠得整整齐齐的国旗摆在柜子上,国旗颜色已经很旧了,有的还有一些划痕,每每翻看这些国旗,吕清江都禁不住哽咽。“这些国旗都是我老爸留下来的,当年,他对我说,清江啊,这些国旗千万别弄丢了,它们经历了岁月风雨洗礼,也见证了我们生活的步步高,这是念想啊,人活着不能忘本!”
年,吕清江从采油一矿区搬到了兴隆新城小区,崭新的小区、优美的环境,让吕清江更加怀念以前升国旗的日子。
为了实现他的升旗梦,吕清江向社区申请把家门前的小广场作为国旗广场,每周一在这里举行升旗仪式。社区同意了,但是没有旗杆。没办法,吕清江独自跑到十多公里外的田家大集寻找。
在田家大集,吕清江买到了一根8.5米长的竹竿,很合适,但由于长度超标,根本没法运回来。吕清江一狠心,就把竹竿扛到肩头,一步步走了回来。到了社区,大家看吕清江出去一天扛了一根竹竿回来,都很好奇。吕清江对大家说,过两天你们就知道这是干啥用的了。
当吕清江把竹竿在国旗广场竖起来通知大家参加升旗仪式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左右邻居被吕清江的精神深深感动,望着徐徐升起的国旗,大家禁不住鼓起掌来。
如今,当年的竹竿已经换成了不锈钢旗杆,鲜红的五星红旗在旗杆上高高飘扬。
每周一,吕清江都要组织大家升国旗,参加升旗仪式的人也从三三两两的左右邻居,发展到十人、二十人,慢慢的,每次升国旗的时候,参加人数会达到一二百人。
周一早晨,大家准时从小区的四面八方赶过来,站在国旗广场,一起唱国歌,看着国旗冉冉升起,现场没有吵闹声,大家秩序井然。那一刻,每个人都沉浸在雄浑激昂的国歌声中,那鲜红的五星红旗,燃起了人们的美好憧憬和奋进力量。
83岁的蒋昌炽老人每次参加升旗仪式时,都要戴上大庆石油会战的纪念章。他说:“和清江一起升国旗,总能让我想起当年激动人心的岁月!”社区老党员王成和说:“清江组织的升旗仪式,老人和孩子都喜欢。每当看到那么多的年轻人参加,我就特别高兴。”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家小院,到如今兴隆新城的“国旗广场”,吕家父子升国旗的故事始终延续着,至今已超过了半个世纪。
岁月留声坊
吕清江哥六个,家族有30多口人,其中13人是中共党员。每年吕家都要在大哥吕清明的主持下召开家庭会议,大家坐到一起,互相品评激励,并对彼此的工作生活给出意见和建议。
吕清江家里保存了很多父亲留下的老物件,他觉得应该让这些东西发挥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党的革命和建设史,于是就有了筹建党建工作站的想法。在征得家人同意后,吕清江向社区申请在楼道及家里建立党建工作站,并命名为“岁月留声坊”。在社区的大力支持下,清江党建工作站很快建成了。
别看“岁月留声坊”面积不大,吕清江可是下了不少功夫。屋里所有摆设,都是他精心设计,别有一番意义。楼道里有他和廉士香的爱情宣言,书屋的西墙上设有“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前辈光荣传统永远跟党走”标语,下面有入党誓词;东墙上有书架,架上摆放着《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等书籍;屋内的小炕上有序地摆放着军被、军帽等革命老物件。
每次升旗仪式之后,吕清江都要结合家史讲党史。“我爱人是老党员,当年她答应跟我结婚的唯一条件就是我得入党。我们家族30多口人,其中党员13名……”吕清江用发生在自己家中的故事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社区“小螺号”军令营的孩子们是吕清江家的常客,他们最爱听吕爷爷讲的革命故事。吕清江因此被社区授予“红色基因”传承人称号,还被评为“中国网事感动辽宁”网络人物。
吕清江最爱穿的就是一身绿色的旧军装,他常年奔走在社区的每个角落,经常召集左邻右舍的老党员、志愿者、热心群众商讨社区建设,提建议、解纠纷。
在“国旗广场”值班室的铁皮墙上,写着吕清江自己创作的《护旗歌》:“一棵小白杨,守在国旗旁。不怕风寒雨,日夜站好岗。祖国在心中,培养我成长。护旗做奉献,感恩回报党。”
国旗广场的一角,一棵吕清江亲手栽种的小白杨正茁壮成长。
文字:田俊记者刘云珠
图片:记者潘浩
原标题:《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