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土匪头子,摇身变为东北王

从草莽到枭雄他以20余人的“保险队”起家,巅峰时期其麾下将士却超过40万之众;

他出身贫寒,十余岁即亡命江湖,挣扎半生,天命之年却几乎统治大半个中国;

他和日本侵略者互相利用,最终却命丧皇姑屯。

他,就是张作霖(年-年),字雨亭,出生于奉天省海城县(今辽宁省大洼县)。他是民国时期奉系军阀的掌舵人,有“东北王”之称。

张作霖

投身绿林势力壮大

甲午战后的辽西是个三不管地区。散兵游勇成群,乞丐难民遍野。官府腐败,土匪横行,百姓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这种情况下,各地就相应地成立了一些自保的武装组织,名曰大团。

年,张作霖因岳父赵占元的帮助,在赵家庙成立了一个大团,有二十多人,他当上了小头目,负责附近几个村子的治安。他负责的地区称为保险区。

张作霖在保险区内很守规矩,不仅遵章守纪,而且维护治安。因此,在这个地区胡匪的骚扰得到遏制。他也得到村人的称赞,声名鹊起。其所管辖的范围逐渐扩大,达到二十多个村子。

在赵家庙的西北,有个大团,团主叫金寿山。金寿山收罗了一批地痞流氓,组成了一百多人的大团。大团的总部设在中安堡,其周围地区是他的保险区。

金寿山在保险区内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比胡匪还凶残。大团本来是保民的,可是金寿山却专门害民。百姓被逼得实在无法,就去请名声较好的张作霖帮忙。张作霖率众驱走了金寿山,占据了中安堡。他的部众得以增加,势力更大了。

但是,金寿山在年腊月三十半夜偷袭了张作霖。张作霖携带妻女率众突围,逃到了姜家屯,继而又逃往八角台。在途中,身怀六甲的赵氏在马车上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就是张学良。

张作霖和儿子合影

八角台(今属辽宁省台安县)是个大集镇,商号有五十多家。本来张作霖是想从八角台借道投奔辽南的绿林冯德麟(后改名冯麟阁),可没想到路过集镇八角台时,当地的土匪头子张景惠仰慕张作霖的为人,把自己的全部人马都交给张作霖统领,这样张作霖意外地在八角台站住脚,开始了自己的土匪生涯。

年,张作霖在八角台已经驻扎了两年之久,手下有多人,算是一方势力。这时他将自己的队伍称为“保险队”,而不是土匪。所谓“保险”就是对周边的村庄提供保护,而村庄定期支付费用,类似于后世的雇佣军。

在此期间,张作霖几次遇险,和各路土匪发生过多次争斗。

当时有个名叫海沙子的土匪势力很大,还有辽西巨匪杜立三做靠山,打算吞并张作霖的队伍。张作霖知道自己实力不如对方,真刀真枪地较量占不到便宜,于是就用“江湖规矩”将了海沙子一军,提出双方单对单地决斗,赢的人统领双方的队伍。

骄横的海沙子为了自己所谓的面子,也答应了张作霖的请求。决斗时,两人同时开枪,结果张作霖手臂中弹,海沙子则被打中头部,当场毙命。

这样海沙子的部下都归了张作霖,海沙子的二架杆(副手),后来的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也加入张作霖的麾下,张作霖的队伍更加壮大。

杀了海沙子以后,张作霖的名声逐渐响亮起来,成了辽西四大土匪中响当当的“北霸天”(张作霖队伍的旗号),东北的土匪们都知道有“张小个子”(张作霖的绰号)这样一号人物。

力量壮大后,张作霖不愿再过土匪或保险队的生活,他一心想要“漂白”,成为名正言顺的正规军。他经常对手下说:“枪杆子不认官与民,土匪做大了,就是皇帝。”

年轻时的张作霖

剿匪立功荣升旅长

眼看着东北地区鱼龙混杂,土匪横行,无力剿匪的清政府心急如焚,当时的盛京将军增祺就出了一招“妙棋”——收编土匪来打击土匪。

很快,清政府开始在东北地区大肆招兵买马,这正好给了有心接受招安的张作霖一个机会。

年,张作霖率领数百手下,在八角台地方士绅的具保推荐下,由新民知府呈请盛京将军批准收编,增祺任命他为巡防马步游击队管带(营长),开始了他正规军的生涯。

当时东北最大的土匪杜立三贪财好色,凶残暴虐,一手垄断了辽河的水上运输,稍有不和就杀人满门,以至于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赌咒发誓时都说:“如果违背誓言,出门就遇上杜立三。”

面对这样一个积年惯匪,张作霖没有正面进攻,而是甜言蜜语地劝说其接受招安,谋一个正经的出身。可等到杜立三得意洋洋地前往张作霖的住所接受招安时,却被埋伏在那里的汤玉麟等人一举擒获,当场处死。

随后,张作霖的部下张景惠等人趁机猛攻杜立三的巢穴,一举将群龙无首的杜立三所部击溃。这样一来,沙俄和日本人花费数年都无法解决的杜立三匪帮,被张作霖轻轻松松地消灭了。

因为剿匪有功,张作霖一路高升,被任命为奉天巡防营前路统领(旅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3557.html